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95-96]、苏仙[1-3]、坡仙[89],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26-27][92],赐进士及第[10][60],一说赐进士出身[93]。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96]。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5][8]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5];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唐代阙楼最高等级是三出阙。唐代阙楼作为礼制性建筑其最高等级为三出阙,属于帝王级别的建筑。唐宋时期,陵阙中三出阙得到广泛应用及宫阙整合。
古建筑中的阙
阙,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它的发展变化很大。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要以阙为最早,汉代的地面古建筑除一两处石祠而外,就是阙了。阙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
唐宋时期三出阙
唐宋时期,陵阙中三出阙得到广泛应用及宫阙整合。宋代延续了唐代的这种形制,多设置陵阙,而四门外的阙与门相连,四交阙也设置为三出阙相连的直角形制。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因号墓为陵,陵内壁画设置二十四杆戟架,也有一组三出阙的建筑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唐代三出阙建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