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按照核式模型解释,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其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在单独稳定状态的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如果失去了核外电子而带电,这样的原子叫做离子.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叫元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叫同位素.
当然了,如果考虑原子核能级问题的话,分类就更多了.
1911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在验证汤普森的梅子布丁模型时发现了原子核。
原子核(Atomic nucleus)是原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原子的中央,约占原子99.95%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14g/cm^3。组成原子核的有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两种核子各由红蓝绿三色3个夸克组成)。当周围有和其中质子等量的电子围绕时,构成的是原子。原子核极其渺小,如以铀的的原子半径/原子核半径比例是26634,而以氢的的原子半径/原子核半径比例是是60250。但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5%原子的质量。原子核也有壳层结构,称为幻数:是能充满核壳层模型、提高原子核稳定性的核子数量(质子数加中子数),迄今已知的幻数有2、8、14、20、28、34、50、82、126。
原子核里有π介子在质子与中子间来回穿梭(传递强核力),中子会放出π-介子变为质子,质子又会放出π+介子变回中子,原子核里的质子与中子借著π介子来回穿梭,互相转变就是强核力的作用方式(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