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_时政要闻】
【资料图】
双洞村自来村民组污水处理站。
初夏的钟山区月照乡双洞村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景色秀丽。神雕峰下,一座整洁的小院里,钟山区创净水务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卢叶江和工艺工程师杨浩正在开展日常巡检。“平时这里没有工作人员,我们是定期来巡查。”杨浩说。
这座小院是双洞村自来村民组污水处理站,它和其他污水处理站承担着10.37平方公里,7个自然村35个小村寨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
借“微”治污
卢叶江和杨浩站在污水处理站生物池边,查看池内情况。
“整个站点依托5个环节进行运转。”杨浩指着站内的设施介绍,“生活污水经管道排至站点,在格栅池隔绝大型杂质和白色垃圾后便进入提升井。进入提升井后利用水泵将污水提升至调节池,因为污水的浓度高低不一,经过调节池综合后可达平均浓度,之后污水将进入8组设备中。”
“这8组设备可不简单,里面有一些特殊的‘朋友’。”杨浩揭开脚下的井盖告诉记者,“这8组设备同时工作,采用‘AO+接触氧化’的方式运行。A段是缺氧区,借助喜欢缺氧环境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无氧环节达到脱氮的目的;O段则是好氧区,同样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达到减少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污染物含量的作用。”
“充分利用微生物这个特殊的‘朋友’,实现了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卢叶江说。
生活污水经过格栅池、提升井、调节池、缺氧区、好氧区等工序的“锤炼”后,变得清亮多了,颜色和味道也从黑臭变得澄清无味,达到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2/1424-2019)一级标准(COD60mg/l,氨氮8-15mg/l,总磷2mg/l,总氮20mg/l),处置达标后的尾水一部分用于灌溉,一部分排入河流。
数据“治”水
作为现代工业和农业结合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钟山区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拓展和区域内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片区排水设施建设与片区发展越发不协调,河道和周边乡村排污治理成为乡村污染治理的重点工作。
如何以水破题?写好水文章?月照社区的探索给出了答案。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类型复杂、规模小、分散、不稳定、区域差异大等特点,钟山区引进PPP项目,通过政企共管模式,实现资源优化,实行片区管理模式。
“不同于传统污水治理,我们引进了智慧水务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生产运营数据中心,实现企业对生产现场实时数据的收集汇总,集中过程监视与重大异常事件的管控和追溯,全站点可无人值守,自动运行。”六盘水生态环境局钟山分局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为实现建管并重、长效运营,相关单位联合各个乡镇社区协同管理,明确各站点所属行政村成立以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村民代表参加的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长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该村组的管网日常管护的长效运维管理工作,形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政企共管,因地制宜。截至目前,钟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覆盖月照街道、大河镇、汪家寨镇、大湾镇4个乡镇31个行政村(社区)204个村寨点。六盘水市已建成540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集中式处理设施(20吨/日及以上)179套,分散式设施(20吨/日以下)361套,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5%。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像双洞村一样,通过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